Close
Choose your language
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AI技术在生态保护领域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展拳脚。如:北京市水务局创造性地将AI技术用于水鸟识别,通过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检测水生态的健康度。浙江千岛湖利用无人机+视觉AI算法进行湖面巡检,过去人力巡逻一周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缩短至一天。
而在海底世界中,色彩斑斓和形态万千的珊瑚礁不仅构成了令人惊叹的“海底花园”,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球珊瑚白化事件的发生愈来愈频繁,现代科技如何助力珊瑚生态的修复呢?下面是AI和机器人技术让色彩和生命重回大海的故事。
缘起
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在澳大利亚发生灾难性的珊瑚白化事件后,珊瑚生物学家Taryn Foster博士创办了Coral Maker公司,便一直致力于重建25%的海洋物种都赖以生存的珊瑚礁。
珊瑚修复过程是将人工培育的小珊瑚移植到受损的珊瑚礁上——这是通过将小珊瑚移植到小塞子中,然后将其插入人工制成的石头底座中来完成的。显然,这是一项单一重复的工作,如果交由人工完成,不仅速度慢,成本高,而且只有一小部分处于危险中的珊瑚礁能得到了帮助,因此福斯特博士需要找到一种自动化解决方案来替代人工。
破局
协作机器人将珊瑚修复自动化
Foster博士和她在Coral Maker的团队通过与科技公司Autodesk合作,使用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和优傲协作机器人创建了一个创新的珊瑚礁修复解决方案。
对于Coral Maker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可以与人类一起工作的机器人——精确操作识别珊瑚碎片,因为每个珊瑚都是不同的,同时也需要小心处理。通过使用Autodesk的设计平台与人工智能和视觉系统相结合,训练机器人定位、挑选微小的活珊瑚并将其放入模具中。
“我们的主要的挑战之一是降低成本,以便我们能够扩大规模。我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自动化,然后特别是协作机器人,因为我们将要做的很多工作都涉及到人与机器人的交互工作。”
Taryn Foster博士
Coral Maker公司创始人
深远
智能将色彩带回大海
根据福斯特博士的说法,珊瑚礁修复的大问题之一是很难扩大规模,但这对于在生态系统层面却是非常重要的。
大堡礁面积达数千万公顷,目前珊瑚礁修复项目每年仅仅能修复约一公顷,项目面临的颇大障碍是扩大规模的成本。福斯特博士解释道:“这项工作如果按规模来说,每年将需要处理、繁殖、采摘和放置数千万只珊瑚,而成本却是令人却步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自动化全面引入重复的采摘和放置工作,让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许多其他复杂的任务。”
海洋生态已经变成了全球化的问题,只有规模化地产生全球影响,才能将色彩和生命带回大海,而在这一过程中,优傲也将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
“规模化修复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机器人的用武之地。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如果应用于珊瑚修复工作,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无法通过手动完成这些重复性任务来扩大规模以满足生态系统规模修复的需求,因此与机器人合作使海洋生物学家能够专注于无法自动化的更复杂任务。机器人技术还确保我们可以在工作时间之外保持生产全天候运行,以满足更大规模修复的需求。”